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发布第一工作组报告,效存德和龚道溢教授完成使命
学部何春阳教授等发现:全球水资源短缺区域中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将导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难以顺利实...
喜讯:《自然地理学前沿》出版发行
我校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有力支撑科学应对5.22青海玛多M7.4级地震灾害
陆面过程在2017年5月7日广州极端降水中的作用
不同陆面扰动方法对短时集合预报的影响
Earth-Science Reviews:西风急流和北美冰盖变化导致的末次冰期晚期亚洲季风环流...
学部本科毕业生在国际TOP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
自然(Nature)发表我校研究论文“城市:构建网络 共享规划 加强巨灾应急能力”
通过整合多源数据识别2000-2015年中国三种主要农作物收获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
中国三大农作物1km物候数据集(2000-2015年)
1950-2013年中国三种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地理重心迁移的驱动因素
结合可见光、荧光、热波段的遥感数据和环境数据用机器学习方法估算我国县级玉米产量
通过优化基因型(G)-环境(E)-管理(M)的交互来应对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全球科技新闻服务网站EurekAlert报道学部程昌秀、吴晓静和宋长青等老师的研究成果
傅伯杰院士等:整体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3C系统路径
何春阳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期刊发文揭示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
全球空气污染的时空格局:基于去除沙尘和海盐的PM2.5数据的多尺度时空分析
黄土高原基流动态变化及归因分析
全球大河和气象因子/海洋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