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及文理基础学科为特色,科研实力雄厚,其中地理学学科连续获得教育部学科评估A+。地表过程与水土风沙灾害风险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学校地理学等优势学科独立建设,是服务国家防灾减灾救灾战略的重要科研平台。为全面支撑实验室建设任务,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固定岗位人员,具体招聘事项公告如下:
实验室简介:
地表过程与水土风沙灾害风险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针对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三个转变”战略布局而建立的国家级科研平台。2024年,实验室在原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优化调整,经科技部正式批准重组设立。实验室聚焦地表过程与灾害风险防控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围绕“地表即时监测与参量模拟”、“地表侵蚀过程与水土风沙灾害风险动力机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灾害的驱动机制”以及“综合灾害风险预警与防控”四大研究方向开展前沿研究,助力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全面提升。
招聘方向:
包括但不限于地理学、生态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水利工程、国家安全学等相关多学科、多层次科研人才。面向实验室四大研究方向与支撑团队,急需招聘如下研究领域人才:
地表即时监测与参量模拟: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突破区域地表异常即时感知技术和异常事件效应预测方法、发展地表系统参量高精度遥感反演技术。
侵蚀过程与水土风沙灾害风险动力机理:构建耦合生态过程的风水冻融复合侵蚀多相流动力方程,厘定水土风沙灾害形成的临界阈值,创建次事件分布式水土风沙灾害全过程模型。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灾害的驱动机制:揭示流域多界面多过程水灾害演化机制,解析人-地系统耦合及其致灾机制,预测气候变化与地表系统缓变突变临界。
综合灾害风险预警与防控:研发灾害遥感、风险普查与行业预报产品的集成数据平台,构建水土风沙灾害链风险预警智能大模型,建立综合灾害风险预警体系与防控模式。
实验支撑团队:面向实验室科研基地与野外观测网络、室内分析测试中心,强化配置专业技术人才。
招聘岗位及配套政策:
(一)依托实验室申报海外优青(新增批次)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相关学科与方向;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
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其他详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网站。
(二)其他岗位
1.杰出人才: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学术前沿,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战略人才;或地理学、灾害风险科学、水利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与实验室相关领域的顶尖学术大师、著名专家学者等。
2.领军人才:在地理学、灾害风险科学、水利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与行业有显著影响力者。
3.拔尖人才:在地理学、灾害风险科学、水利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与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青年人才。
(三)主要配套政策
(1)可聘至京师特聘拔尖学者岗位,直聘高级职称(正高或副高职称,需通过学校人才引进考核程序);
(2)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津贴;
(3)国家科研支持经费及配套科研支持经费;
(4)国家一次性补助及配套生活补助;
(5)配备博士后团队、博士生招生名额;
(6)按照学校周转房政策提供周转房;
(7)全国顶尖学龄前及义务教育全阶段基础教育资源。
应聘须知:
请有意向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水土风沙灾害风险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该项目的青年学者及各类优秀人才,于项目截止日期前将简历发送到实验室联系邮箱,邮件请注明“申报海外优青项目/其他岗位+姓名+研究方向”。实验室会及时与意向人选沟通联系,跟进后续申报事宜。
联系人:黄老师
电话:010-58808022
邮箱:espdrr@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