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室多位师生参加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5年年会“生态过渡带资源持续利用与景观区域可持续性”分会场
发布时间:2015-10-21     浏览次数:
20151018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5年年会 “生态过渡带资源持续利用与景观区域可持续性”分会场在云南省昆明市成功举行。分会场的主题是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城乡过渡带和海陆交错带等生态过渡带为主要区域,探讨气候变化下生态过渡带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推动我国景观/区域可持续科学学科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分会场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发起并主办,共收到会议论文/摘要近30篇,海报展示20余份。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等20多家单位的60多名同行参加了分会场活动。北京师范大学何春阳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李月臣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匡文慧副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胡德勇副教授联合主持了会议。

会议期间,首都师范大学马礼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董晓峰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郝明德教授、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弛研究员、云南财经大学张洪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官冬杰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李月臣教授和魏兴萍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匡文慧副研究员和史文娇副研究员、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李正国副研究员、重庆工商大学周启刚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韩立建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杨洋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杜士强博士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何春阳教授、于德永教授、黄甘霖副教授和黄庆旭博士等分别进行了 “亚洲城市景观结构特征及超大城市地表热环境生态调控”、“气候变化对中亚国家干旱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模拟与评” 和“什么是景观/区域可持续科学?”等19个学术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刘宇鹏、北京林业大学李蒙蒙和兰州大学任强等青年研究人员分别展示了“Characterizing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air pollution in China - a multiscale landscape approach”、“耦合小波分析和变化向量分析的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被动态监测研究”和“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贫困过程”等20多个学术海报。

会议现场

交流热烈

 

本次会议特色鲜明。一是主题明确,内容集中,主要聚焦在如何发展景观/区域可持续科学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主题,有目的地邀请和组织参会专家和同行。二是形式多样,学术信息丰富,共设计了分会场学术报告和学术海报两种形式,安排了19个学术报告和20多个学术海报。三是为学术海报专门安排了45分钟的会间交流时间和1个小时的会后交流时间,因此会场气氛十分活跃,参会同行们都感觉交流充分。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2015101618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700名同行参加了本次会议。 “生态过渡带资源持续利用与景观区域可持续性”是本次会议设置的14个分会场之一。在本次会议上,实验室何春阳教授获得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实验室研究生李经纬和岳桓陛获得了“优秀论文奖”。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