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模拟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西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7-07-11     浏览次数:

热带西太平洋是全球最大的暖池,是全球大气环流变化的主要热量和水汽来源。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变化对亚洲及我国气候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年际尺度上,热带西太平洋主要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所影响;在年代际尺度上,太平洋表现为年代际振荡模态(IPO)。然而,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不能由IPO振荡所解释,其内在物理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深入揭示热带西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机理对于理解亚洲气候及旱涝灾害变化、减少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模拟团队(成员孙诚副教授、负责人李建平教授)联合国内外学者,在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发现热带西太平洋年代际变化是由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所调控,过去一百多年来后者可解释前者80%以上的变率。他们设计了一组大西洋海温“起搏器”强迫试验(Atlantic Pacemaker experiment),成功再现了观测到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以及大西洋-西太平洋的跨洋盆海温遥相关。进一步,他们提出“副热带北太平洋海气耦合桥”的新机制解释了这种跨洋盆的远程影响,并阐明北大西洋远程调控热带西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海气耦合过程及物理机制。这项成果表明在西太及邻近地区年代际变化的归因分析和预测时,应重视来自大西洋远程信号的调控作用。

201777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该项成果。这是李建平课题组第二次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参与该项研究的其他单位包括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韩国首尔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此研究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1801)、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项目(GASI-IPOVAI-06GASI-IPOVAI-03)资助。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远程调控西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物理机制图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5998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