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应我室陈晋教授邀请,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吴锦博士来访我院,并于北京师范大学南院京师科技大厦B座9层933会议室开展题为“Climatic and biotic drivers of 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photosynthesis: integrating field, eddy flux, remote sensing and modeling“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陈晋老师主持,共有来自国家重点实验室、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资源学院等多个单位的40多名师生参加。
![]() |
![]() |
| 吴锦博士在作报告 | 报告会现场 |
在本次学术报告中,吴锦博士从三个不同方面揭示热带雨林光合作用的机理过程。首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方法揭示不同时间尺度上光合作用主导因子的差异,结果显示外在的环境气象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短时间尺度(小时尺度)上占主导地位,而内在生理因子则主导了长时间尺度(月尺度到年尺度)的光合作用过程。其次,本报告提出了一种假说来解释植物内在的生理特性是如何影响热带雨林光合作用的季节性变化,指出叶龄组分是决定该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子。最后,本报告提出了一种考虑叶龄分布的陆地生物圈模型来更好的模拟热带雨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在提问环节中,吴锦博士与在场师生们就植物生理生态相关的理论模型与实验观测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讨论深入浅出。整个报告会持续两个小时,与会师生获益匪浅。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